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投资将拉动相关市场需求,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大涨。市场认为,短期IDC建设供应商优先受益,中期网络层光通信增量明确,长期来看算力提升成本下降,数字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双碳”能耗指标驱动高端温控解决方案快速普及,相关产业链或将迎来较快增长。
从近几年国家部委和省区市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可以看出,区块链、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之前被频繁提及,这些概念与“东数西算”是什么关系?数据交易所在其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哪些上市公司值得关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走到了哪一步?互联网原住民能产生哪些高价值数据?我们有幸邀请到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总经理、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郑光魁接受专访,带我们深入了解“东数西算”。
分析师:区块链、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东数西算”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已经出台的文件来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国家在这些领域技术、制度、市场方面的布局?
郑光魁: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逐渐壮大,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社会数据总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但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构建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
简单来说,就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中的水、电、气一般,东数西算工程流通的是数据,输出的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需要建设这一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也将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再从技术上来看,区块链就是协同我国算力网络、建设国家枢纽关键节点的底层技术支撑之一。例如,基于“5G+区块链技术+边缘计算”的低延时技术能针对实时性较高的应用需求,有效控制数据中心端到端单向网络时延,提高算力调度能力。
目前,国家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在技术上,国家将重点关注技术创新、行业发展、有序监管这三方面。在制度上,将进一步完善健全数据开放、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破除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度性障碍;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加强多方政策协同。在市场方面,加速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管理,畅通数据交易流动。同时,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促进我国范围数据中心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供需失衡。
分析师:“东数西算”是字面的意思么?数据存储在东部,传输到西部完成计算,然后将结果提供给大部分在东部的用户?
郑光魁:“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目前国家规划布局的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并非只位于西部地区,如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应用需求强烈的节点也布局有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目的是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优势,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推动形成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体系,提高数据存储、计算、传输与应用的能效,促进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分析师:很早就有公司和政府在推动大数据交易,并成立了交易所。数据要素与工业互联网关系密切,我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走到了哪一步?目前有哪些数据在进行交易?您觉得还有哪些数据具备成为数据要素的潜质?
郑光魁:虽然我国多地都已经开展了大数据交易相关实践,但很多大数据交易所的发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数据市场交易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数据开放共享、交易机制设计、数据产权等相关制度完善,以及数据确权和数据定价环节仍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要素市场化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在政策方面,国家正加快数据产权保护和数据流通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并以推动开放公共数据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开展试点工作,在多方博弈中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加快建立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在实践上,已经出现了一批新型数据交易机构,如北京全球大数据交易所、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等。
据行业权威机构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数据交易还是来自于“场外交易”。其中,大部分交易的是产业数据、企业工商数据。各地各级政府对于核心数据要素资源的流通交易仍持谨慎态度,一些优质的政务数据尚未进入到流通交易中来,亟待进一步开发、开放、共享。而互联网数据与个人密切相关,其流动受《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监管。
至于什么样的数据能成为生产要素?实际上,社会公众和各个社会主体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数据,经过规范治理后都能成为数据要素。但并非所有数据要素都是数据资产,只有经过资产化配置之后的数据要素才能转化为数据资产,进入交易流通。《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针对数据要素市场提出,要优先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政务数据,尤其是上述高价值数据集的开放会是国家接下来重点推动的方向。
分析师:目前传统的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展遭遇流量红利瓶颈,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哪里?“东数西算”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郑光魁:关于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已有明确解答。“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规划围绕统筹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稳定体系,以及拓展数字经济全球合作,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
从所涉及的产业链来看,“东数西算”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带动数据中心全产业发展。作为算力网络基础的硬件设施以及通信网络结构优化也将使高性能芯片、网络光纤等产业受益。“东数西算”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除了促进上述科技方面的发展,绿色低碳也是一条不容忽视的主线,如电力、新能源等行业。此外,数据稳定方面的监管不断加强,数据稳定流通等技术迭代优化,数据稳定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东数西算”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利好这些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
分析师:人民数据在数字经济大潮中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在新一轮数字经济“西部大开发”中,做了哪些布局?未来几年,主要的客户和目标市场在哪里?
郑光魁:人民数据作为大数据“国家队”,承担着“党管数据 服务人民”的使命,以“聚数兴民、以数便民、用数利民、智数惠民”为己任。
人民数据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展开了全方位探索,通过三种身份不断创新实践。一是针对数据供给和数据需求存在信息断层的情况,人民数据承担起“中间人”角色。人民数据对接多个行业的我国全量数据,以平台和产品的形式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等需求方提供合法合规的数据支持,缓解数据供给和数据需求断层。
二是针对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同质化严重的弊端,人民数据承担起了特色市场“建设方”的角色。目前,国内已经建立的各类数据要素交易市场超过30家,由于数据要素流通依托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且数据可复制,大量交易以场外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同质化严重、国内数据要素交易市场难以建立有效的竞争壁垒。基于此,人民数据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数据特色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项目。我们已经与多地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本地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以及综合性数据服务平台。
三是汲取各地大数据交易中心已有的经验教训,人民数据承担起了后交易市场“运营者”的角色。根据行业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国内数据交易90%以上来自于“场外交易”,很多大数据交易所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关键原因是交易所交易的数据源体量、核心数据源的质量都不太好;数据交易方式并不受制于物理空间的场内以及线上交易。汲取了现有各大交易市场的运营经验,我们认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不应仅是一个数据资源供需双方“买卖撮合”的场所,而是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就像路边的小商小贩虽然便宜方便,但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与声誉保障。购买品质、声誉较好的商品还是需要在正规的商超完成交易,因为正规交易场所不仅提供了买卖场景,还在质量、价格、买卖双方权利及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我们和地方打造的特色数据交易平台都将承担起数据要素后交易市场“运营者”的角色,探索数据交易的创新场景,为数据交易中心提供综合服务。
此外,人民数据还率先推出了我国首个数据确权平台。通过打破数据行业壁垒,建立数据合法合规流通机制,整合优质数据资源应用,在数据的存、管、用方面进行融合。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政府数据、企事业单位数据、互联网公共数据的稳定流通和数据创新融合应用。未来几年,人民数据仍将坚持打造稳定、高效、开放、共享的国家级大数据平台,并致力于做好各级党政机关、央国企、民企等大数据“存、管、用”工作。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热搜网看到的,谢谢!